郑瑞勇 官方网站

http://zry.zxart.cn/

郑瑞勇

郑瑞勇

粉丝:1540842

作品总数:21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郑瑞勇,1956年出生,籍贯金门县 。 198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专业。 1986年至1988年在上海博物馆学习古文物鉴定 。 1993年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刘国辉人物画...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议价

国 画:议价元/平尺

匾额题字:议价

拍卖新高:未提供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大道行者无止境——走进郑瑞勇的国画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2016-11-08      新闻来源:郑瑞勇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郑瑞勇

 

郑瑞勇1956年,籍贯金门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厦门市政协委;海关总署《金钥匙》美术编辑;海关一级关务督察。1989年、1991年、1996年先后在杭州、厦门、新加坡举办个展。

 


 

走进著名画家郑瑞勇的个人画作展厅,浓郁的书香和淡雅的画风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令人神怡。尤其是那一幅幅不同主题系列的国画作品,是那样的美轮美奂、惟妙惟肖,让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每一幅艺术作品,总是透出一种简约与大气,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张力。或远观其势,或进取其质,皆彰显其笔韵与灵气。身置其中,宛如流连于江河之境,游走在山川之间。

 


 

墨与彩、线与面、黑与白、虚与实等方面的互相转化,都在画面上缓缓地流变……”(郑瑞勇语)

 


 

最早认识郑瑞勇是从他的画册开始,当时,从朋友手中喜获他的金门乡情国画集《大道求诸野》,浓艳重彩的画风跃然眼前,吸引了我的目光。而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他的人物画打破传统常规的画法,人物与背景相互交错,咋不留神或端详,还看不出人物的头像与身影。人与物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勾勒出清新洒脱的意境和美妙绝伦的画面。诚如郑瑞勇所言:“水墨写意画的创作,为主要抓住艺术节奏神韵的美感,抓住艺术体语言的表达,有些东西要与传统拉开距离,这是艺术创新的关键。”显而易见,郑瑞勇的画风体现的是既师承前人,又刻意创新。传承与创新,已然成为郑瑞勇艺术创作的生命力。

 


 

郑瑞勇,厦门翔安人,籍贯金门县。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专业,1992年再次考回母校深造,结业于国家文化部、中国美术学院刘国辉人物画高研班。诚然,一个人的艺术造诣往往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天赋,二是兴趣,三是勤奋。郑瑞勇的艺术天分和对绘画的浓厚兴趣,在他的孩提时代就已成雏形,立志成为一名画家的梦想也早已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刻下深深的烙印。然而,在那特殊的年代里,艺术已成为另类,谁还敢去触摸这底线。

 

在那动荡的岁月中,不能接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无法实现艺术梦,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实。回忆起童年时的情景,郑瑞勇仍然记忆犹新:“记忆中,我寻找不到太多灿烂的色彩和童话般的孩提岁月,而更多的却是那些灰蒙蒙的大字报、游行、造反、批斗的痕迹。就是在那样的日子里,我对美术的热忱却一点儿也不曾消退,我尽己所能找来各种插图,画报,懵懂中便开始临摹了‘向日葵’、‘三忠于’、毛主席画像等等,以此自得其乐。”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贵人,毫无例外,郑瑞勇的人生中也曾遇到过一些贵人,而他所遇到的第一个贵人便是他的小学校长。众所周知,在十年浩劫的年月里,批斗会、大字报已是泛滥成风。而一次偶然的机会,班主任知道郑瑞勇有画画的天赋,便让他画的一幅讽刺校长的漫画,挂在了批斗会的大字报中间。没想到这幅画却引起了校长的兴趣,校长不但没有怨恨,反而像伯乐一样成为郑瑞勇美术道路上一个路标式的人物,并引领他走上通往美术最高殿堂的大道。

 

在以后的日子里,校长不仅学习上关心他,而且还倾其所有地将所掌握的美术知识传授给他。多年后,郑瑞勇还常常念念不忘校长的恩泽:“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碰上了这么一个宽厚而仁慈的好校长,我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郑瑞勇的第二个贵人自然是他的恩师张厚进,也是他艺术创作路上的领路人,如果没有恩师的言传身教,郑瑞勇这一叶扁舟到达绘画的彼岸,恐怕还要在艺术的海洋中劈风斩浪漂泊若干年。

 


 

有时候,人们在界定一个专业艺术家或业余艺术家总是看他是科班出生还是半路出家。虽然艺术科班出生的郑瑞勇毕业后被分配在厦门海关工作,似乎与他的专业风马牛不相及。调查案件、取证,与老同志一道拎着行包、挤着公共汽车,踏遍八闽大地是常有的事。找当事人谈话、作笔录等陌生的业务将他带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他也曾彷徨、困惑与沮丧,因为他不知道眼前忙碌、奔波的工作将会给他带来什么,难道他的艺术梦想就在这些琐事中慢慢耗尽。

 

干不完的活、做不完的事自然占用了郑瑞勇的大量时间,然而这一切都不曾中断他对艺术的执著与思考。他经常见缝插针,利用闲暇时间做他所谓“不务正业”的事,绘画理所当然成为他工作之余的“副业”,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成为他生命中的一种基本需求。而海关的工作,常常出入的边关哨所,又给他的绘画带来得天独厚的条件,边关的生活和难得一见的景色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源头活水。因为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个艺术家,离开生活而孤零零地闭门造车,其艺术就没有灵气,更没有生命力。

 


 

郑瑞勇说:“如果要在艺术上有所建树,就必须把自己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之中,用艺术的目光审视生活,去捕捉生活,以唤起创作的灵感。惟有如此,创作的时候才能达到‘天地入胸臆‘的境界,创作出感人的作品。”所以,郑瑞勇在设计海关关衔的时候,海关生活的丰富内涵,给他带来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只要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艺术的存在。郑瑞勇在海关工作了20余年,始终没有因为工作而放松了对艺术的追求。1986年,他还被海关派往上海博物馆学习古文物鉴定,这给了他深入了解民族艺术史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也让他日后的画作飘逸着浓浓的民族风味和时代的气息。

 

郑瑞勇的家在大嶝岛,享有“英雄三岛”之美誉。而作为英雄三岛的儿女,咸涩的海风,给他的艺术作品融入了浓厚的乡土气息,也促使他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正在这种风格的指引下,他先后创作了《海上丝绸之路》、《欢腾的娜鲁湾》、《郑成功肖像》以及一系列别开生面的山水、花鸟作品,广受各界好评,在全国的美术作品大展中,他的作品也是频频获奖,深受书画爱好者的青睐。

 


 

“书画同源,贵在笔法”,郑瑞勇的国画艺术作品,清新隽永,意蕴匠心,无不荡涤和净化人的灵魂。无论是谋篇造势,还是笔墨渲染,都能凸显其娴熟而老道的艺术功力。细细品味他的画作,每一幅佳作,都是那样充盈灵气,那样给人予灵感和激情。仿佛是一段充满灵性的摇曳,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让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之感。在他的画作上,我们似乎闻到一股朴野之气,一种气势磅礴的大气和灵气。中国美术协会主席刘大为先生曾这样评价他的作品:“看郑瑞勇的国画作品,突然想起‘宇宙洪荒’四个字。”同时,还用散文诗的笔法,诗情画意地写道:“郑瑞勇踏上了回家的路,于是心感欢喜、笔得乡情;郑瑞勇踏上了万里山河,于是心相庄严、墨色如积;郑瑞勇踏上了田野,于是心随四季、花虫自在。”

 


 

如何驾驭笔墨语言,是画家表达心境的一种手段。郑瑞勇的每一幅作品,都向我们传递着一种信息:或乡情、或民俗、或山川、或河流,扬起阵阵的闽南风,融入款款的两岸情。体现了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观察和对主观精神的自由表达。魏传义在《笔墨难写是精神》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作为观念形态的中国画艺术,是人文精神的载体,画家要从传统走向现代,与时俱进,除在艺术技巧和表现形式上要刻苦钻研外,还要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艺术水平。”

 

“师法自然,意境在胸”,这是郑瑞勇绘画创作的守恒定律。著名画家董其昌曾说过:“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游历山川,神交自然,郑瑞勇的足迹总是执着地踏遍那些人迹罕至的边关哨卡。由于海关职务的便利,使他更有机会深入到祖国的边境,寻找着画作的灵感,迸发出生活的激情。所以,他的每一幅充满灵气的佳作也就在这样的特定环境中应运而生,自然天成。正如郑瑞勇所写的那样:“艺术的目标不是模仿,而是创造。要开辟艺术的心路,必须亲近大自然,师造化,在自然当中孕育伟大的自我。必须根植于生活,有感而发,由爱而画,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创作的作品才能与人民的感情产生交流和共鸣。”正所谓:心底有天地,笔墨有灵气。

 


 

郑瑞勇的绘画技艺可谓可圈可点,而他的文笔功底也是造诣很深。他搜尽自然,氤氲山川,不但创作出一幅幅美妙的画作,也书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值得一提的是,他对书画艺术的研究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高深的理论。特别是他的两本《大道求诸野》画册中,除了精美的画面外,还有对艺术的思考。每一幅作品配上一段文字,图文并茂,让读者对这幅作品的创作意图、创作风格、创作特点和作品意境有更为深刻的理解,真是功夫在画外。

 

退休后的郑瑞勇更加勤奋,笔耕不辍。但愿他的艺术作品,心随笔运,取象不惑。如旭日东升,大展新猷。

 


 

郑瑞勇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福建省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厦门市政协委员,厦门市政协书画室、厦门市书画院画师;民盟厦门市委委员;厦门民盟美术院副院长。他的作品曾多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画展,他的作品在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画展上获奖。近年来致力于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大量创作反映金门、台湾的文化题材。分别在台湾、福州、泉州、厦门等地举办专题画展,受到海峡两岸的重视以及高度评价。

 


 

认识郑瑞勇时间不久,但他给我的印象则是画品清逸,人品超脱。尤其是在公益方面更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郑瑞勇海峡两岸美术交流馆”就设置在他的家里,供人免费参观的,而且他还担起了义务讲解员。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推进闽南文化传承和丰富大嶝居民的文化生活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中,郑瑞勇把自己的家无私贡献出来作为社区书院——“希元书院”。郑瑞勇担任书院的理事长,自己出资建立公益文化机构,花钱购书方便村民的阅读,成为全市最早的社区书院之一。希元书院主要功能配置包括:图书阅览室、文化讲堂、美术展览馆、美术创作室及艺术沙龙。

 

201011郑瑞勇海峡两岸美术交流馆开馆以来,来访的两岸政要、艺术家络绎不绝,其中有台湾马英九国策总顾问、台湾国画泰斗李奇茂,台湾世界级画家李锡奇,原台湾桃园县县长林源郎,原台湾妈祖连江县县长曹原彰,原金门县县长李炷烽、李沃仕等,有世界著名百年文化团体——法国巴黎秋季艺术沙龙画家访问团,有来自新疆,西藏,内蒙,北京,上海,杭州各地预约的画家旅行团,有海关总署,国家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博物馆等艺术团体。按照一年两展的频率承办公益展览,为推动两岸交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闽南文化做出了贡献。除了美术交流外,希元书院还发起了许多文化交流活动,仅在2015年就举办了举行纪念林希元文化活动文艺晚会纪念林希元文化两岸学术研讨会纪念林希元文化两岸艺术家书画笔会等专题活动。

 


 

此外,中国海关总署《金钥匙》杂志社、中国美术学院福建校友会、厦门市民盟、厦门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也纷纷在该创作基地挂牌,成为基地共建单位。通过不定期开办“艺术沙龙”的方式,开展学术研讨,营造出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作氛围;二是挂牌“双拥文化园”,军民共建文化园地。2016年元月,希元书院与驻岛解放军某部签订协议,共建英雄三岛双拥文化园,将希元书院的资源,向驻岛官兵无偿开放,为其提供文化活动和读书学习的平台,把文化送到军营,传承了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突显三岛精神的文化特色。目前,希元书院还将筹备成立“林希元文化艺术研究会”,配合相关部门举办“林希元文化节”,并积极筹备设立“希元文化教育基金”,继续围绕“林希元”文化品牌,加大运作力度。在社区的一些角落散落着一些文化石,这是郑瑞勇用自己的画作换来的,并将其奉献给社区,以此美化环境,营造出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